为应对极端天气 吉林省开出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清单 为您讲解-民生在线 徐慧 3289722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为应对极端天气 吉林省开出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清单 为您讲解-民生在线 徐慧 328972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民生在线 > 为您讲解

为应对极端天气 吉林省开出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清单

瞄准水电气热、通讯、交通等六大领域23项重点工程

2021-01-04 10:15 | 来源: 东亚经贸新闻

  吉林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补短板是重中之中。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是老百姓的民心所向,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又是民生补短板的关键任务。

  2020年,三次台风、雨雪冰冻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给全省人民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影响。对我省城乡供电、供水、供热、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造成巨大压力。

  为全面提升防范应对自然灾害能力水平,积极应对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对基础设施的影响,我省开出完善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清单——《吉林省加大城乡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 提升防范应对自然灾害能力的实施意见》。

  2020年12月31日上午,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日昊、省住建厅副厅长柴冠、省交通厅二级巡视员李小刚、省能源局副局长崔勇、省通信管理局局长劳晶复出席并介绍《实施意见》有关情况。

  这份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清单瞄准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供电、供排水、供气、供热、通讯、交通等六大领域23项重点工程。以“补短、强弱、提质”为目标,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是省委、省政府积极回应群众期待和关切的重要举措。

  这么多事儿,怎么干?

  《实施意见》提出,从“十四五”开始分三个阶段推进:

  第一阶段——完善城乡水电气热通讯交通设施薄弱环节,实现补短、补断、补缺;

  第二阶段——对标国家标准体系和质量要求,实现全面达标;

  第三阶段——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逐步推进城乡均等化。

  急民所急,体现务实风范。

  主要有哪些?具体看看!

  供电是保证人民群众生活运转的基础,工作、生活、学习、出行方方面面无“电”不可……相信今年因冻雨断电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因此改善供电基础设施迫在眉睫。

  《实施意见》中,明确列明供电基础设施如何提升:

  加快推进庆德500千伏输变电新建工程、中部网架完善工程等项目建设,实现220千伏电网分区分片供电,持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切实加强对输变电设备的日常巡视和监控,持续完善电网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高监测、预警水平。提升供电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强化国网和地方电网的统一协调、调度、管理,加强应急抢修队伍建设与管理。

  供电水利密不可分,供电方面明确了,水利配套也要跟上,尤其是供水能力和老旧饮水工程,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供排水基础设施:

  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重点实施中部城市引松供水二期等城镇水源工程,持续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实施老旧饮水工程改造及并网联网工程。

  提升排水设施系统化水平——加强排水防涝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排水防涝信息平台建设,打造智能信息化排水防涝体系。

  开展生活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和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与处置机制,提高应对停电引发的供水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天然气使用关乎百姓生活品质,近年来天然气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增储方面有什么规划,另外安全问题也是重点。

  据刘日昊介绍,供气基础设施方面:

  实施油气增储上产工程。加强燃气管网监测,积极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对于场站内计量调压装置和加压设备,推行全封闭式厂房或设置防雨雪罩棚。鼓励具备条件的场站配备燃气或柴油电源。

  吉林的冬天,没有供热是万万不行的,升级改造供热设施,能让更多市民感受到冬日的温暖。

  供热基础设施有什么规划,可否具备应急处置能力?

  推广大型燃煤锅炉的清洁高效开发与利用技术。

  开展中小城市“一城一网”建设试点,建立网源分离供热体制。

  开展智能供热试点城市建设,推进室温可测可控、系统自主优化的全网调控系统建设。

  改革供热收费制度,建立用户缴费与室温相关联机制,逐步推进供热计量收费。

  建立应急发电设备、送水车辆、煤炭等储备体系及调度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风雨天气,信号较弱、打电话听不清、网速不好?

  不用担心!《实施意见》在通讯基础设施方面,给出了解决方案:

  实施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加强通信线路、关键设备、重要设施建设,保障恶劣气候、突发事件等极端情况下基本通信畅通。建立健全通信运行监控保障平台和专业维护保障队伍。增加配置中小型发电机组、卫星电话、大型应急发电车等应急设备及物资,定期维护保养和及时更新,确保自然灾害发生后及时自动响应。

  极端天气出行时,交通道路情况都是大家较为关注的,《实施意见》出台后,怎么有效缓解交通道路压力,确保群众出行畅通无阻呢?

  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方面,省交通厅二级巡视员李小刚介绍,将着重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二是加快建设交通运输应急体系。

  基础设施建设——

  争取到2025年末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000公里以上:加快推进集安至桓仁、大蒲柴河至烟筒山、烟筒山至长春、长春至太平川、长春至自然村、长春都市圈环线等项目建设,基本建成以长春为中心、联通所有县市的快速应急通道网络。

  争取到2025年基本建成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加快推进以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新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万公里,提升农村交通运输安全保障和防范应对自然灾害能力。

  加快应急体系建设——

  统一组建应急救援队伍,集中抢险机械装备,做好各类应急物资储备,强化应急抢险演练,有效应对各类灾害。

  如何提升自然灾害综合防范能力? 这份刚刚出炉的《实施意见》告诉你

  解 读

  2020年11月17日至20日,我省遭遇罕见雨雪冰冻天气,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带来严重影响,对我省城乡供电、供水、供热、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造成巨大压力,暴露出了我省相关领域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维护、应急保障等方面还存在着“短板”和问题。

  为尽量避免今后再次出现基础设施大范围瘫痪问题,2020年11月22日,经省政府深入研究,决定出台《吉林省加大城乡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提升防范应对自然灾害能力的实施意见》。

  “内涝顽疾”如何根治?

  今年我省连续遭受台风袭击,突袭强降雨容易引发城市内涝,这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城市内涝是如何形成的?有三方面原因:

  人水争地:因城市化高速发展,属于水自然流动的空间不停被人为侵占,建筑物不断挤占排水空间,导致行洪能力严重削弱。

  竖向不合理:大部分城市在开发建设中,对城市竖向标高缺乏整体考虑。削山填谷,将地面推平,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空间格局,也不利于城市排水,给城市排水增加了难度,带来了隐患。

  设施短板明显:过去我国雨水管网设计标准主要采用的是苏联的标准,现在来看标准过低,管径过小。近年来虽不断改造老旧管网,但历史欠账较多,各城市尤其是老城区排水能力仍然有限。

  近几年,我省各地逐年开展了有针对性城市内涝治理工程,截至目前,全省66处住建部系统内备案的城市主要易涝点已全部整治完成,但城市内涝治理工作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仍然存在薄弱点,也就是城市内涝治理需要补齐的短板。

  省住建厅四招实现不积水:

  第一招——《编制实施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化实施方案》,进行城市内涝风险评估。评估什么?

  重点评估城市蓄滞空间是否充足,排水通道是否通畅,洪涝关系是否衔接,竖向标高是否合理,按照规划实施后,是否能够达到国家内涝防治标准的要求,提出有针对性措施。

  第二招——海绵城市,从源头开始管控雨水。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尽量降低对原有自然环境的影响,减轻对雨水管网的压力。

  第三招——加强城市竖向设计。合理确定地块、道路的标高,防止雨水积存,通排不畅。

  第四招——逐步改造老旧管网,提高管网建设标准,提升雨水收集能力和行泄能力,减少路面积水,真正做到排水通畅。

  供电短板怎么补齐?

  除了城市内涝以外,2020年雨雪冰冻灾害突袭,面对灾害,国网吉林电力人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供电,电力应急抢险全过程实现无次生灾害、无事故的目标,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们也要正视存在的不足……

  目前我省在供电基础设施方面具体存在哪些短板?

  此次冰灾导致设备受损总量占东北地区80%以上。造成这次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供电线路发生的“覆冰舞动”现象,这种现象需要同时满足具有0℃以下足可冻结的气温、85%以上的空气相对湿度在和大于1m/s的风速,这种极端天气在我省电力史上是极为少见的,也超过了我省供电设施的设计标准和承受能力。

  综上所述,我省存在电网设备抵抗雨雪冰冻极端天气能力不足、个别重要电力用户应急保障能力不足、社会应急抢险联合作战能力仍需提升等问题。

  如何解决问题,提升防范应对自然灾害能力?

  省能源局副局长崔勇表示,从抵御风险能力、协同作战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三方面入手:

  全面提升电网抵御风险能力——强化电网设备特巡和隐患排查治理,针对性配备融冰装置;制定防覆冰舞动应对策略;逐步提高电网建设标准、改善电网网架结构,提升电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吉林电网本质安全水平。

  提高社会应急协同作战能力——提高预警和处置能力。加强应急队伍建设与管理,配备先进装备和充足物资。完善应对各类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强化重要电力用户应急保障能力——加快实施长春水源地、龙家堡煤矿、龙嘉机场外部供电电源改造和重要电力用户输电线路防舞动改造;加强对供水、供热、供气等涉及民生重点单位的安全用电、自备应急电源配置和使用的监管,确保应急保障设备设施随时可用。

  如何做好通讯保障?

  2020年,多次自然灾害对我省通信基站防护也是一次大考。

  暴雪冻雨来袭时,全省因长时间停电导致通信基站中断情况较多,长春、吉林、延边、四平、松原地区情况比较严重,累计中断基站14120站次,对局部区域老百姓手机通话、上网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出现问题后,省通信管理局积极应对,第一时间寻求解决办法,补齐短板!

  据省通信管理局局长劳晶复介绍,通信方面以网络建设、维护、保障三个方面为重点,提出线缆保障、双路由建设、室外设施加固、电力保障、应急物资储备、分级响应机制等6项举措来“补短板”。2021年通信行业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惩前毖后,亟需解决的就是排查隐患,加固设施设备。同时,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对各类设施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将重要设备的供电时间努力提升到8小时以上。另外,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设备维修保养,保障自然灾害中通信尽量不发生区域性整体断网事件。

  东亚经贸新闻记者 周东魁

编辑: 徐慧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