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查长春:探寻“宽城子”老城昔日繁华 寻常巷陌-民生在线 徐慧 2367566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民生在线 > 寻常巷陌

踏查长春:探寻“宽城子”老城昔日繁华

2017-03-28 09:45 | 来源: 长春日报

11.png

  今天的地名透露着历史的信息。

22.png

  这座建筑曾经属于长春老字号“玉茗魁”。

33.png

  “踏查长春”团队负责人陈学奎在吉大二院院内为队员们介绍这一带当年的样貌。   毕春慧 摄

  近日,“踏查长春”团队在负责人陈学奎的带领下,来到南关区,在大经路、长春大街、西四道街、西三道街附近踏查。这一带曾是我们这座城市得名“长春”之前所称的“宽城子”老城区所在地。“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不在保护范围内的普通老建筑快速消失,这次踏查活动除了定位老城区那些早已消失的著名建筑外,还希望尽早关注这些各个时期存留的建筑,探寻老城区的历史遗迹。”陈学奎对记者说。

  据史料记载,“宽城子”老城区一带在长春设治之前早已有人居住。1800年,清政府在今天的新立城设立长春厅衙署,后来迁至“宽城子”,这一带日益繁华起来,“宽城子”之名也逐渐被“长春”所取代。1865年,这座城因农民起义修起了简易的城墙,后来随着街区的不断扩大而逐渐消失,只留下一些沿城墙或城壕修建的街路和“东门里”这类有名无实的地名。

  在华联古玩城附近,陈学奎指着一处现代建筑介绍说,这里曾经是著名的李公祠所在地,李公祠是长春人为纪念抚民通判李金镛所建,这位地方官在长春劝农兴学,广施德政,不但设立了一些公益机构,还捐出俸银,倡建了长春历史上最早的官办学校——养正书院。“踏查长春”团队随后来到健康胡同北段,这里如今街道整齐安静,已丝毫看不出老城区热闹街的痕迹,当年这里曾经商贩云集,是名副其实的“热闹街”。队员们沿健康胡同向西南走,穿过长春大街不远,便来到吉林省供销合作社门前,据多名踏查队员掌握的资料来看,这里曾经是伪满总理大臣张景惠的住宅。在长春市一零三中学大经路校区门前,陈学奎告诉记者,长春厅衙署由新立城迁到“宽城子”后,就设在这里,民间习惯称之为“县衙”。

  “宽城子”老城区当年的地标建筑,绝大多数已经消失在历史的进程中,成为一个个文化符号,与今天的建筑、街路相互对应。然而,队员们仍能从少量各个时期存留的建筑、市政设施构件和地名中,找到历史的痕迹。

  西三道街749号,是一座陈旧的小楼,据陈学奎介绍,这里曾经属于老长春盛极一时的老字号“玉茗魁”。此外,队员们从隐藏在胡同深处那些古旧大院、低矮楼房中,也能分辨出这处街区不同时期的样貌。踏查中记者还发现,很多今天看来难以理解的街路名称,都是历史变迁所致。比如马营子北胡同、川心院胡同、三义胡同……这些名称如今已成为历史学者和爱好者研究老城区历史的线索。

  记者 毕春慧

责任编辑: 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