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 六一前夕,《中国消费者报》、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及“CEC食安体验”,联合在京沪渝深等10地开展了学生零食调查。
此次调查在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南京市、成都市、南宁市、呼和浩特市、郑州市、石家庄市、深圳市10个城市开展,共计回收有效样本1183份,受访学生均为6岁-18岁的中小学生。
调查显示,近三成学生经常吃零食,而偶尔吃零食的学生超过六成。学生们最爱吃的零食排前三位的分别是:薯片类膨化食品类、饮料乳饮料类及巧克力糖果类零食,其中薯片类零食及饮料、乳饮料类零食占比均超过四成。
那么,学生爱吃的零食,是不是符合学生健康需要呢?
为此,《中国消费者报》、深圳消费者委员会及“CEC食安体验中心”从市场上购买了部分学生喜欢吃的零食,送四川众检四方检验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及北京市一家第三方检测机构,分别进行食品添加剂和营养素的检测。
80克的薯片,按30克标注营养成分
检测结果显示,学生最爱吃的一款薯片,在营养成分单位标注上出现了“缩水”的情况。
标称乐事、净含量80克的袋装薯片,未按《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按每100克(100毫升)或每份(80克)标注营养成分,而是任性地按照“每份30克”的单位标注了营养成分。
所以猛一看,这款乐事薯片中脂肪和钠的含量(相应反映油、盐的含量)都不高,但仔细一看才明白,是标注单位打了折扣。这意味着,消费者要知道吃一袋薯片会摄入多少脂肪或者钠,需要先解几个小方程式,才能得出结论。这样的标注方式,很容易引起消费者的误解。
可乐类碳酸饮料咖啡因含量不低
可乐类碳酸饮料的检测结果显示,两款听装可乐咖啡因含量都较高,喝一听饮料,摄入咖啡因将近40毫克,占到青少年日均咖啡因摄入量建议值的近四成。
而最新公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年)》建议,高年级学生不喝含咖啡因饮料,不饮酒。
所以,建议小学生不喝可乐类饮料,中学生适量控制饮用可乐类饮料。
乳酸菌饮料乳含量微不足道
在乳酸饮料、乳酸菌饮料的检测中,蛋白质含量均符合相关标准,但也存在标注与实测不符的情况。
比如标称养乐多的样品,蛋白质标注值为1.3g/100ml;实测值为1.15g/100g;而标称喜乐的样品,蛋白质含量实测值高于标注值,标注0.7g/100g;实测1.01g/100g。从这些数据也可以看出,乳酸饮料和乳酸菌饮料的蛋白质含量都很低。
辣条类零食高油高盐学生应少吃
近日,“辣条将有国家标准”的消息一出,不少80后又开始集体怀旧。在学生最爱吃的零食中,辣条类(调味面制品、挤压糕点、调味豆制品)零食排名第七。为此,此次特意选择了一些辣条类零食送检。
检测结果显示,标称卫龙大面筋的样品,甜蜜素检出值为4.10g/kg, 是国家标准限量的2.56倍。
此外,辣条类的零食其脂肪含量、钠含量都比较高。标称卫龙大面筋(106克)的样品钠含量最高,达到2745mg/100g。吃这样一袋这款零食,钠摄入量达到2910mg,相当于吃了7.28克盐,超过成人一天的食盐摄入标准。
三方联合发布学生零食消费营养指引
从三方送检的部分零食可以看出,学生偏爱的几类零食其实都不宜多吃。薯片类、辣条类等零食,脂肪、钠含量相应较高,属于高油高盐类食品;而可乐类碳酸饮料因为咖啡因含量较高,也不宜大量饮用。
5月19日,《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发布。指南建议:儿童青少年要少吃零食;吃零食宜选水果、奶类和坚果;建议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零食,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高年级学生少吃烟熏油炸零食;不喝含酒精、含咖啡因饮料、不饮酒。
可以说,这个指南对目前的学生零食消费有良好的引导作用。结合指南、10城市学生零食调查及学生零食检测数据,《中国消费者报》、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及CEC食安体验中心对学生零食消费作出如下指引——
一、减少咖啡因摄入,小学生不喝可乐类碳酸饮料,中学生适量饮用可乐类碳酸饮料。
二、认识营养成分表,学会根据零食摄入量计算脂肪、糖和盐的量,减少油、糖、盐的摄入。
三、乳酸饮料、乳酸菌饮料蛋白质含量很低,不能替代牛奶等乳制品。
四、辣条类调味面制品、挤压糕点等零食,脂肪、钠含量相应较高,且口味较重,不建议学生大量食用。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刘浩、刘文新、刘铭、顾艳伟、耿健、李建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