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名师来支教 乡村娃娃梦得圆 寻常巷陌-民生在线 徐慧 3033021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城里名师来支教 乡村娃娃梦得圆 寻常巷陌-民生在线 徐慧 3033021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民生在线 > 寻常巷陌

城里名师来支教 乡村娃娃梦得圆

2020-01-07 09:53 | 来源: 吉林日报

blob.png

  王晓野老师的到来,让大屯小学校增添了艺术气息。

blob.png

  金珠学校学生们的部分画作。

blob.png

  王晓野老师在给大屯小学校的孩子们上美术课,画老物件儿。

blob.png

  王晓野老师(右二)带着4个山里娃进北京、画长城。

blob.png

  一位酷爱画画的村民成为王晓野老师美术课堂上的助教。

blob.png

  在课堂上,董丽红总是充满激情。

blob.png

  董丽红除了教毕业班,还给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上语文课。

blob.png

  金珠学校四年级学生王嘉伟在父亲节时给父亲画像。

       教育均衡发展是人们最迫切的期望,然而,与大部分城市学校相比,乡村学校近年来日渐式微,缺师资、缺理念、学生不断外流……乡村教育的出路和未来在哪里?一抹希望的亮色出现在吉林市龙潭区的乡村学校:支教老师来了!学校呈现新的生机和活力,乡村的孩子们也在脱胎换骨……  雪后的吉林乡村,洁白而静谧。吉林市龙潭区金珠学校,坐落在一片寂静的田野边。这所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学校,寄托着方圆几十公里内孩子们的求学梦。无奈,由于学校地处偏远,师资力量相对匮乏,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不料,两位支教老师的到来,犹如春风,给原本闭塞的学校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山里红美术”,让山里娃画出梦想

  梦想可以画出来吗?“我们的孩子不仅画出梦,还靠画画走出了山村,圆了心中的梦想。”教会孩子们画梦的是金珠学校的支教老师王晓野,她的到来,让原本没正经上过美术课的山村孩子们,爱上了画画。

  2015年8月,在吉林市一所实验学校任教的王晓野主动请缨,到偏远的金珠学校支教,承担起五、六、七、八年级的美术课教学。金珠学校是由13个周边村小合并而来,很多孩子家在离学校十几公里的山村,来回要坐很长时间的校车。对于他们来说,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王晓野奔波在蜿蜒曲折的支教路上,不辞辛苦。“我就是山村孩子,通过学习走出山沟,改变了命运。当我有能力的时候,我希望能帮助那些山村里的孩子,让他们也能插上梦想的翅膀,飞得更远。”

  王晓野知道农村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她就用最普通的工具帮助孩子们学绘画:一支中性笔,一个速写本,就是孩子们上课的工具。而他们的画材,都是山村里就有的,地里拔出来的萝卜、白菜,秋天的玉米、面瓜、莲蓬,透着香气的瓜子、花生、爆米花……有些画材,如水果月饼,就是王晓野带给孩子们的奖赏,画完大家就吃了。孩子们画得高兴,吃得开心。

  把美术课融入生活,山里娃画山里物,王晓野的“山里红美术”课堂生动有趣、易学易懂,那些没真正上过美术课的农村孩子们着了迷。

  五年级学生王嘉伟今年10岁,从小就爱画画,可是一个农村孩子,想学习画画的技法很难。自从报名上了王晓野老师的美术课后,他一下子觉得生活充满阳光。“王老师就是我心中的偶像,我每天最开心、最幸福的就是去美术教室画画,从来都没觉得累。”学生柳抒含觉得王老师很温柔、幽默、可亲,“她上课经常夸奖我们:‘完美,画得这么好呢!’‘太神奇了,谁教你们的呢?!”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质朴、有灵性,他们眼中的世界简单清楚,黑与白两色就能画得很好很深刻。”王晓野从心底爱上了乡村的孩子们。

  心血浇灌,梦想开花。2018年5月,王晓野接到区教育局通知,可以带领4名学生到北京参加信息技术交流会。终于可以领山里娃出去长见识了!好消息让师生们都很激动。王晓野特意选了4名品学兼优的普通农民家孩子:吕万鑫、关雪娇、柳抒含、王嘉伟,这几名学生,经常和她一起上公益美术网络直播课,是直播间里的小明星。“我们从田间地头出发,带着笔和本子,画车站、画火车上的老爷爷,到了北京画长城、天安门、故宫……一路画,还做了五场网络直播,很多在旁边看的人都说,这些孩子太神奇了!”王晓野说,几个从没出过远门的山里娃文明、懂事,吸引了路人赞叹的目光,大放异彩,涨了很多粉丝。

  2018年9月开始,王晓野除了在金珠学校支教,每周还到更偏僻的村小“走教”送课。同时,她成为全省第一位参与上海互加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的授课网师,每周五她带领金珠学校的几个学生在美术教室做直播。全国17个省60个县、224所学校、532个班级上网络直播课,受益孩子1.5万余人。她创办的“山里红美术教室”微信公众号,粉丝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甚至国外。孩子们的作品备受青睐,网友纷纷点赞,一些作品还被爱心人士预订、收藏。

  王晓野说,“我从教20多年,但4年多的支教生活让我的艺术教育回归乡土,更加丰盈。乡村学校的自然,乡村孩子的纯真可爱,让我体会到踏踏实实做乡村美术教育,真的很幸福很快乐。”

  “爱语文”教育,让乡村孩子华丽转身

  如果说,一位好的美术老师能为乡村孩子点亮艺术明灯,让他们脱胎换骨,那么,一位出色的语文老师,可以帮助乡村孩子华丽转身。

  2017年8月,吉林市龙潭区二实验学校47岁的语文教师董丽红,也来到龙潭区金珠学校进行为期3年的教学交流。初到金珠,看了刚接手的初中毕业班学生语文成绩,董丽红急了:全班平均分70.5,两人优秀,16人不及格!“农村的师资太薄弱了,3年换了5位语文老师!我是他们的第6位老师,不能亏了这些眼巴巴盼着我的农村孩子”。心酸的董丽红含着泪告诉学生,一定做最爱他们的语文老师!

  “语文是母语、是工具,关系一个学生的核心素养,关系他们的未来,要打开窗子看世界,语文尤为重要,要让他们爱语文、学好语文。”董丽红感慨地说。

  学生们特别喜欢上董丽红的语文课,他们说,老师的课“活泼、有趣,有激情,不死板,跟潮流;用词精准,含金量高,历史政治、思想品德知识也能涉及,信息量大……”董丽红也很欣慰,“老师就得像钻井,随时能让孩子们‘井喷’。在我的课堂上,没有溜号、趴桌子、睡觉的。这在农村教育教学中极为少见,每个农村娃认真倾听的样子,让整个教室明媚而充满神韵。”

  为了补齐学生们的短板,她坚持午间陪班,每天12点和孩子们一起背诵积累,批改纠错。晚上,在班级微信群里授课一个小时。3个月的努力初见成效,第一个期末班级语文平均分达到86.7分,有9个优秀,8个不及格。董丽红很高兴,在微信群里郑重表扬了孩子和家长们。寒假期间,她依然坚持网络授课,每周4次课,每次1小时,孩子、家长一起听。每次课前点名,一个也不能少。2018年一模,她的班级出了个全区语文第一名,学校轰动了!

  董丽红干劲十足、不知疲倦,全班学生语文成绩大幅提高,作文都很棒,连续两年中考作文都达到一类文。董丽红说,这是硬“磨”出来的。周六、周日全天,周五晚上两个半小时,在班级群里逐字逐句点评学生作文、现代文阅读。有一次,她累到严重低血压,被同事送到医院输液。“老师、家长和学校领导的关怀,让我再一次感受到金珠乡亲的古道热肠。”

  董丽红特别注重与学生沟通交流,对每个学生都像对自己孩子一样,把每一个学生都捧在手心里,师生像朋友一样相处,学生们亲切地称呼她“董姐、老董”。她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健康,比家长都细心,坐垫、保温杯、牛奶,成了班里的标配。董丽红也奖罚分明,学生有了进步,她奖励鼓励;她还自创了一种惩罚方式,就是“如果不好好学习,老董就把你带家去”。学生李仪涵说,“我就被老师‘罚’过,我原来不爱学语文,有一次没写作业,老董把我带家去一天,准备了水果、早餐,让我在她家写作业,我被老师感动,爱上了语文,现在是班里的语文科代表。老董对我们特别关注、特别热情,大家都跟老师很亲近。她还让家长陪伴我们成长,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爱学生、爱语文、爱课堂,这就是董丽红的语文教育。三年教了3个初三,披星戴月,步履匆匆。她所教班级学生在2018年、2019年中考取得了满意成绩,很多学生如愿升入高中。

  “董老师就是行走的发光体,风一样的女人,给我们带来很多新奇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带给我们满满的正能量。”董丽红的同事胡老师这样评价她。

  师者初心:“哪怕只有一个孩子,也不放弃”

  金珠学校的巨变,让相距几十公里的杨木实验学校羡慕不已。杨木学校是龙潭区教育局所属农村学校,下属还有大屯小学校等3所村小。李校长说:“我们是纯粹的农村学校,由于地处偏远,留不住人才,开不齐课程。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使我们一直在寻找出路,想方设法吸引优秀教师来农村支教、走教。”

  2017年,由于音乐教师张冬开始到基层村小走教送课,包括缸窑镇大屯小学校在内的3所村小音乐课开了起来。在她的音乐课上,孩子们边唱边舞,尽情发挥,有时她还带着孩子们到田野里歌唱。2018年,王晓野老师的“山里红美术工作室”也开到大屯小学校,她每周四往返七八十公里,为49名学生上两节美术课。困扰村小多年的师资缺乏问题得到初步缓解。

  因为有了两位艺术方面支教老师,杨木实验学校举办了首届校园艺术节,学校像办喜事一样,热热闹闹的,家长们都来了。说起这事,李校长很开心,“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山川花草,一树一木,都是教育资源的一部分。在艺术老师的指导下,这些平常东西都能变成美的艺术,让孩子们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表现美。”李校长说,农村学校要留得住人,吸引优秀人才来任教,必须发掘和依托本地特色资源、地域优势,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一步一步办有特色的教育。

  有了支教老师,大屯小学校校长关长有更加忙碌了,“农村学校校长身兼多职,没人教的课我都教。”有了专业老师,学校新建了美术室、少年宫、音乐教室、学农基地,为师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由于交通不便,他还经常自己开车接送老师。虽然忙,他心里却亮堂。“我们学校以前没有专业的音乐、美术老师,就照着教材给孩子们上课,有局限性。学习就好比吃饭,也需荤素搭配,不能天天总是语文、数学,也要学一些别的科目,教育是互补的。支教老师为了咱们这些孩子来了,大家走到一起,产生了共鸣,要为乡村教育尽到自己的责任。”

  吉林市龙潭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苗春红说,“近几年,龙潭区成长起来很多优秀支教老师,还有了助教团。现在更多的名师主动请缨去乡村学校支教,他们对教育的热爱和情怀,真正发挥了支教作用,已经形成了影响力。对甘于奉献、乐于奉献的老师,教育部门给他们发挥作用的空间,也给相应的待遇和鼓励。虽然受城镇化趋势的潮流影响,农村学校孩子的总体数量逐年减少,但对于师者来说,哪怕只有一个孩子,我们也要把学校办好,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

  记者手记

  支教老师的情怀

  雪洁

  走进乡村学校,采访支教老师,被他们的大爱情怀深深感染。他们离开城市优越的环境,甚至忽略了对自家孩子的照顾,怀揣着对乡村孩子的关爱、对乡村教育的关注,奔波在去乡村学校的路上,披星戴月,舟车劳顿,无怨无悔。

  很多乡村学校的师资是匮乏的、薄弱的,课程都开不齐,特别是音乐、美术等专业课,缺乏科班老师。有了支教老师,让农村娃也有了艺术梦。农村学校少有名师,农村孩子的升学梦很缥缈。有了好的支教老师,情况会发生逆转,更多农村孩子有机会圆升学梦。

  支教很快乐,但也很艰难。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孩子,孩子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支教老师的付出是巨大的,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体力。同时,收获也是满满的,农村是一个广阔的教育天地,教育资源很丰富,大有可为。支教老师能带动落后的乡村学校发生转变,激活一池春水,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热爱教育,融入教育,把爱辐射到乡村,这就是支教老师的大爱情怀。

 记者 韩雪洁 马贺 实习生 高瑞谣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编辑: 徐慧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