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公筷上餐桌 很多网友在行动 爱你,才和你分开吃 寻常巷陌-民生在线 徐慧 3094373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支持公筷上餐桌 很多网友在行动 爱你,才和你分开吃 寻常巷陌-民生在线 徐慧 309437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民生在线 > 寻常巷陌

“公筷”“分餐”话题网上反响挺热烈,听听网友怎么说——

支持公筷上餐桌 很多网友在行动 爱你,才和你分开吃

2020-03-26 10:10 | 来源: 长春日报

  市文明办、长春日报社、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省饮食文化研究会于本月4日发布《长春市使用公筷公勺倡议书》,提倡大家使用公筷公勺,有条件的实行分餐制,得到众多市民和餐饮机构响应,但一些市民担心因此背上“嫌弃”“不孝”之名。公筷上桌与分餐真的少了人情味吗?为此,本报于13日刊发了《公筷与分餐,是对老人不敬吗?》,并在“掌上长春”推出调查问卷,共有2000多位读者参与,约90%的网友表达了同一个观点:爱你,才和你分开吃。

  1 支持公筷上餐桌

  很多网友在行动

  从调查问卷反馈的情况看,绝大多数网友支持公筷公勺上餐桌,留言观点鲜明,表达简洁。

  器宇不繁:公筷确实应该提倡,对大家卫生安全负责。

  小不点:公筷是为老人健康着想,以防细菌传播。

  还有的网友提出了更高更细的标准。

  不得不仙:每人两副筷子,一副夹菜到自己碗里,一副送菜到自己嘴里。外出就餐,自带筷勺。

  支持分餐的网友不仅表明了态度,有的还从历史、卫生的角度分析了分餐的好处。

  宁静致远:公筷公勺每个人都拿,而每个人的手不一定干净。我建议用餐盘,吃多少就盛多少,既不浪费食物,又文明卫生。

  cczhuyanli:华夏古代餐桌礼仪是分餐制,西方的分餐仅是各用刀叉盘子,但还坐在一起,我们祖先聚餐都是每个人面前有自己的小桌子,上面有食器、饮器和锅具。

  记者欣慰地看到,不少老人不仅留言支持,而且已经行动起来,开始在家庭推广这一倡议。

  张亚军:公筷公勺既对老人负责,也为家庭负责,更为社会负责,一些老习惯应该改了。

  徐振泽:我是老年人,我主张并且早都实行公筷分餐了。

  2 心中也想用公筷

  碍于情面不敢说

  这部分网友要么态度犹豫,要么碍于情面,心中支持公筷和分餐,但不敢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丹丹:如果是亲人,不用公筷可以接受;不认识、不熟悉的人我接受不了,我只吃自己面前那盘菜。

  温暖和弦:我觉得公筷很卫生,但是别人不那么认为,尤其是老人,我家孩子才2岁,姥爷就从不注意,也不好意思说用公筷,唉。

  我不想说:我婆婆吃饭的时候,总是用筷子扒拉菜……我知道她是想翻出来让大家吃,可是一盘菜她能从里到外、从上到下每个菜叶都翻个遍……又不敢说让她用公筷,每次回婆家吃饭我都迅速先夹点儿菜放碗里,好难啊,幸好还没住一起呢。

  3 不是不敬是关心

  也有市民不理解

  对于家庭使用公筷公勺,是否会被认为对老人“不孝”?很多网友认为,用公筷公勺并非只针对老人,与孝不孝顺扯不上关系,这是一种文明进步的表现,是对家人的关爱。

  Elena:使用公筷对彼此来说都是一种保护,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和嫌弃、孝不孝顺扯不上关系。

  方子:只要平时孝敬父母、疼爱父母、照顾好父母,分筷子、分餐不影响和父母的感情及关系。

  美时美刻:使用公筷的行为不是针对老人,这样做确实更有利于大家的健康,百利而无一害。

  但是也有不少网友留言表示,老人肯定不理解,这个问题难解决。

  拉拉:无论你怎么设置投票选项,老人就是觉着被嫌弃了,这个谁也解决不了。

  某嬛:老人根本不会理解,总是觉得嫌弃他们。我们家的老人每次夹菜都在盘子里翻来翻去,真的是看不下去。喂孩子吃东西,自己先把筷子在嘴里涮一下,唉……

  4 如何改变旧习俗

  网友纷纷出点子

  那么如何才能帮助老人跨越这个“坎”,打消人们对“不孝”的担心?许多网友纷纷出点子想办法。

  如何改变之劝说——

  张丽霞:老人一直以来养成的饮食习惯很难改变,使用公筷是为了家人更健康,慢慢跟老人讲道理(最好是自己跟父母做解释,别让儿媳妇跟婆婆说),老人应该能理解的。

  婧婧:有些老人不理解,我们可以说是怕把从外面带回来的细菌或者病毒传染给老人,或许老人能理解吧。

  释然正大风味烤鱼:如果家里每个成员包括小孩子也都分餐,老人可能会觉得心理平衡吧。

  如何改变之宣传——

  云燕(静候佳音):老年人其实也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只是要注意方式方法。比如电视公益广告经常播放使用公共餐具的好处,让老年人做公益广告更能说服老年人。

  李广:老领导们要率先垂范,宣传号召。

  如何改变之体验——

  王秀平:老人接受新鲜事物慢,但总有改过来的一天。有机会带(老人)到已经使用公筷的家庭去吃饭,看到别人家用公筷他自己就不好意思了。另外,公筷公勺在颜色上有个区别也比较醒目。

  顺其自然:疫情发生(后),我家就开始分餐和(用)公筷了,老人一开始感觉被嫌弃了,后来知道疫情的严重性和对每个人的健康都有好处后,慢慢地适应些了。

  如何改变之造势——

  王秀平:自从看到倡议起,我就在微信朋友圈和亲朋群发消息告诉大家,我家实行公筷公勺,让大家以后来我家聚会都有心理准备。

  专家观点

  改变用餐方式不会改变爱

  本报讯 (记者赵婉姝)家庭使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制,会影响子女和老人的关系吗?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社会学院院长刘迟。

  “在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中,围桌共餐无不透着一股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幸福场景,还有很多人习惯以彼此夹菜的方式表达情感。然而在筷子‘穿梭’间,却极大地增加了病菌传播的风险。”刘迟表示,通过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再次认识到了公筷和分餐的重要性,它不仅为家人身体健康提供一份安全保障,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

  刘迟认为,实行公筷和分餐不是“破坏中国传统”;相反,正是因为出于爱和保护,才实行公筷和分餐。“在我国古代就有分餐制,只是后来慢慢被共餐取代。其实实行公筷和分餐并不难,需要从培养观念做起。”刘迟说,要想改变饮食习惯并非易事,要循序渐进、慢慢引导,切忌操之过急。除了长期的宣传倡导,家人之间要多沟通、多交流,告诉他们一桌吃饭交流的是感情,公筷公勺体现的是文明,用餐方式的改变并不能改变爱。此外,还要从孩子抓起,养成他们从小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

  记者 师锁伟 赵婉姝

编辑: 徐慧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