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动车亮“红灯” 让长春净月潭“静”下来 您最关心-民生在线 徐慧 2138970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民生在线 > 您最关心

为机动车亮“红灯” 让长春净月潭“静”下来

——关于长春市“净月潭公园禁入机动车”的呼吁与调查

2016-07-05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相伴于游人与车辆的同步倍增,净月潭环保话题越发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感。

记者在与来此徒步的德国专家迈克尔的交谈中,了解到德国公园的管理方法:“在我们德国,像净月潭这样的森林公园也不多见,游人可以骑自行车进入,而汽车是绝对不允许的,因为汽车进来一是不安全,二是污染空气。”

资料显示,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公园管理的共同特点就是注重环境和生态的保护。

我国对生态保护的认知相对较晚,但也不乏这方面脚踏实地的具体行动,如四川九寨沟、湖南张家界等景区,接送游客的观光车都是电动车,非清洁能源车辆禁入景区;省内的三角龙湾、长春市的南湖公园,也都早已不见了机动车的身影……

呼吁机动车禁入净月潭公园的声浪来自社会各个层面,除游客、市民外,早在2010年召开的长春市第十三届人代会第三次会议上,就有代表提出了《关于禁止机动车入园,保护净月潭森林公园》的书面建议。

去年的8月和9月间,长春市和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分别通过和批准了《长春净月潭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并于当年10月1日起施行,机动车禁入已上升到法律层面。但结果是你立你的法,我进我的车。

净月潭公园机动车的禁而不止,从公园管理者的言谈中,我们听出了他们的“苦衷”与“无奈”。

首先是停车难问题。“每到节假日,游客们两三个人一辆私家车,有的甚至一人一车,这样的车流量,正门停车场是根本容纳不下的。”言外之意,放车入园是“无奈”之举。

其次是环保交通工具极度短缺问题。“园区面积这么大,老人和孩子又多,需要一定数量的交通工具,但园内电瓶车数量有限,并且电瓶车充电后最多只能走50公里,由于区内多是山路,行驶二三十公里就没电了,无法满足游客们的需求,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修建森林小火车。”无需明言,技术攻关存在局限性,其它办法的采用又需要投资,问题来自于多方面。

四年前的采访对话,时至今日,涛声依旧。如果说情况有变,那就是机动车越来越多,而电动车的拥有量和使用率则更低了。

不管理由多么客观和充分,但就宏观管理而言,这些“苦衷”与“无奈”恰恰反衬出理念的错位、规划的滞后和服务的缺失!

明摆着,这是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的搏弈和取舍。入园缴费,每天收获的是真金白银。但是,目前形势下,绿色发展是主题,保护环境是硬道理。在生意与公益面前,选择后者才是正确答案。生态环保,不应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却迷失在实际行动上!

规划先行乃全球共识。解决停车问题,起码应与景区设计建设同步。即使车辆激增超出想象,应急预案亦应尽快出台。净月潭停车难题凸显,绝不仅是三五年的时间,我们已经慢了二拍、三拍的应对节奏。

园区运营、建设、管理、服务缺一不可,服务更是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破解游人入园交通难题,既是管理,也是服务。必须想方设法,抓紧立项,加快实施。倘若以一种交通工具技术缺失而拒绝跟进服务、延伸服务,那对于5A级景区而言将是莫大的缺憾!

记者获悉,长春市计划建设一处超大型立体停车场,可停车数量达1300辆,它正好坐落在净月潭公园的正门。这无疑是个重大利好消息,但愿早日成为现实。

6月19日,长春市净月潭森林公园国际马拉松赛圆满落幕,作为国内首个以越野马拉松赛道为特色的赛事,是净月潭瓦萨国际森林徒步赛全新升级的第二届,42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余名选手踊跃参赛,说明以环境质量著称的净月潭公园已经享誉海内外,这为我们的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

国家5A级景区创建要求明确规定使用清洁能源交通工具,《长春净月潭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也有“禁止机动车、畜力车进入封闭管理区域”的条款。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为了保护净月潭这张亮丽的名片,为了提纯“天然氧吧”的空气质量,为了让游人徒步更舒适更安全,为了把长春市这个珍贵的景区保护好,请尽早为机动车入园亮起“红灯”!

记者 李洪军 张海涛

责任编辑: 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