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长春地铁开通试运营还有半个月时间了,目前各个站点也都在做着最后的收尾工作,长春地铁1号线各个站点的设计装修都是什么样子呢?14日,记者来到地铁动植物园站,提前感受了一下地铁站装修设计的文化气息以及现代化和人性化。
无障碍电梯直达地铁
记者来到动植物园站看到,动植物公园站共设计有4个入出口,其中A口暂时未建,其他三个出入口分别位于人民大街与自由大路交会处的东北角、东南角、西南角,无障碍电梯设置在B口北侧,开通后,残疾人可乘坐无障碍电梯到达站厅层购票,然后再乘电梯至站台层乘坐地铁,方便残疾人士的出行。
来到站厅层,全自动查询机已经开始提供服务,可以查询地铁票价、各个地铁站的公交线路换乘提示,轨道交通换乘提示等。此外,站厅层还有自动售票机、人工售票窗口、自动检票机等。
从站厅层到站台层,通道的扶手的拐弯处有一排点状物,“这是盲文,提示盲人到达站台层或来到站厅层。”设计人员李崇一说。
站点装修设计风格各异
据了解,长春地铁1号线共设车站15座,全部为地下站,各个站点的装修都以红色系为装修主色调,并具有文化气息,每个地铁站内都有一面文化墙。
据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涛介绍,文化墙总的概念叫长春记忆,分为儿童记忆、电影记忆、工业记忆、雕塑记忆等,一共是14个记忆。“由于长春地铁1号线市政府站邻近长春雕塑公园,所以文化墙体现的是雕塑记忆。整个车站的构图是长春的汉语拼音的缩写,小人表示世界200多个国家的雕塑家来进行雕刻长春,同时寓意也是城建工作者用我们双手来扮美长春。”江涛说。
东亚经贸新闻记者 李小丹
13个站点设计理念
北环站:生活记忆
作品说明:这件公共艺术作品采用了散点透视构图法,以“长春厅”到当代的这段时间为轴,生动地再现了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伊通河两岸的城市面貌和市民生活的场景。既刻画了母亲河两岸丰富多彩的市井文化,同时也跨越了历史的维度,以清末的马市、豆市,老火车站、长春电影制片厂、胜利公园的毛主席雕像、人民广场的纪念碑等代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典型城市景观为点,以人文风貌以及建筑特征的变迁为线,串联起了长春的历史与今天。
庆丰路站:汽车记忆
作品说明:长春是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被誉为“汽车城”。
这件公共艺术作品以富于动感的前行的车轮为设计灵感,以抽象化的车轮轨迹为视觉元素,彰显了长春的汽车文化特色,展现了长春的工业文明内涵。
一匡街站:工业记忆
作品说明:提取工业生产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机械元素,如齿轮、转轴、管道等,以组合、重构的方式展现在观者面前。另外,将长春工业机械制造的历史凝聚为文字,雕刻于背景墙上。整体设计意在展示长春厚重的工业文明,激发长春人民的城市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讲述工业带给这座城市的点点印记。
胜利公园站:地铁记忆
作品说明:长春是中国第一个有地铁规划的城市。
这件公共艺术作品由殷小烽教授及其创作团队考察地铁建设施工阶段挖掘土方的原始形态为原型,在模具翻制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化创造,融入了地铁建筑者们的身影,将长春地铁建设的历史意义定格在艺术的永恒之中。
人民广场站:城市印记
作品说明:这件公共艺术作品以记录着这座城市历史变迁的书籍为设计元素,以圆雕与高浮雕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打造了一面铭刻着从“长春厅”始创至今两百余年发展历史的书墙,凸显了长春这座洋溢着书香和人文气息的城市尊重历史、文化的品格。
儿童公园站:童年记忆
作品说明:这件公共艺术作品采集了很多长春市民的脚印和笑脸,将人们由幼年到老年的成长印记贯穿为一个承载着快乐记忆的通道,在孩子们脚印的剪影图片中还镶嵌着可以映照出行人影像的凹凸镜,使其更有互动性和趣味性。作品以跃动的色彩,活泼而充满趣味感的艺术形式,使整个地铁空间成为一个将个体成长的印记、集体记忆与城市脉动连接起来的鲜活载体。
动植物园站:青春记忆
作品说明:校园生活充满了五颜六色的幻想和记忆,成为文学、电影经久不衰的题材。自由大路因为周边的学校充满了青春和活力,通过提取校园人物的剪影,用色彩和拼贴展现周边人群的日常生活,充满激情和甜蜜的回忆。这件作品旨通过一种从公众提取元素并再现元素的表现形式,展现自由大路独特的青春魅力和活力,呼吁公众重视艺术的生活性,使之成为一种新的社会话题。
南湖大路站:绿色记忆
作品说明:选取长春自然生态的代表元素黑松林、梅花鹿,并配以天空、山脉等自然元素作为背景,以四种色调,整体描绘了梅花鹿在树林间穿梭跳跃的生动景象,表现了长春优美宜人的自然风光。利用打孔钢板的材料,并且在梅花鹿位置的孔洞中埋入LED灯带,随着时间的变化以及观者的接触,梅花鹿会亮起灯光,好似真实在林间奔跑跳跃一般,生机盎然。
繁荣路站:冰雪记忆
作品说明:长春是一座冰雪旅游特色城市,这件公共艺术作品充分融入了吉林省冰雪文化的地域特色,以白、蓝为主色调,以马赛克镶嵌出东北冬日里特有的霜花、冰冻的树枝以及树叶等形象元素,打造出纯净的整体艺术风格和幻美的视觉效果,也营造出这个有着漫长冬季的城市中特有的美丽景观。
卫星广场站:生命树
作品说明:这件公共艺术作品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剪纸为灵感来源,以一棵生命之树作为长春城市形象的化身。“萨满树”也叫生命树,是萨满文化中的重要图腾形象,树根、树干、树枝分别代表了地下(水下)、地上、天空三个自然空间及自然生命,其中树根的部分以水纹塑造,代表了长春的母亲河——伊通河,地面上的一头“回头鹿”,在满族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富足。
南环城路站:雕刻长春
作品说明:作品再现了来自全球216国家的400余位艺术家以及助手共同打造长春雕塑名称这一宏伟的战略文化实施瞬间。以长春的拼音字母为设计元素,通过公共艺术特有的表达方式。以“雕刻长春”的寓意,表达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城市规划者高瞻远瞩,放眼国际,为塑造长春雕塑名城,通过雕塑这一艺术载体所做出雕塑外交的英明之举。通过400余位艺术家雕刻长春的艺术化凝练的瞬间,打造城市雕塑名片。
南部新城站:时尚记忆
作品说明:方案取材自长春特有的“射线”型城市规划,命名为《长春结》。彩色玻璃组成的几何色块错落有致,交叠排布出一幅极具张力的画面。由画面中点出发,几何拼接的发散性图案像俯视鳞次栉比的现代都市,也像地铁线路四通八达,更暗喻长春的未来像光芒,辐射东北区域,甚至全国。用彩色玻璃镶嵌的方式来表现画面。因为玻璃通透,色彩丰富,视觉效果优美,很有现代 气息。在人潮涌动的中央商务区,聚集的都是白领精英、商务人士,这面彩色玻璃艺术墙能成为人们眼中的一道华美而舒适的风景线,灵动的颜色能够有一定的缓解压力的作用。
红咀子站:光影记忆
作品说明:光影作为人对视觉感知的物质再现,通过设计,可以成为人与人沟通的视觉语言。而长影,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伴随祖国一路走来,记录了新中国从积贫到富强的全过程。所以此站设计采用复制电影胶片,通过拼贴组合的方式,进行视觉语言上的呈现。胶片背部安置灯具,进行灯光上的展示。仿佛时间倒流,唤起人们的回忆,引发观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