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归乡大军 聆听他们的故事 感受回家的幸福 寻常巷陌-民生在线 徐慧 2316128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民生在线 > 寻常巷陌

走近归乡大军 聆听他们的故事 感受回家的幸福

2017-01-24 | 来源: 吉林日报

  ①来自长春师范学院的大学生小郭和小董即将踏上回家的列车,在长春站候车大厅的“春运许愿墙”上,写下自己2017年的心愿和祝福。吴茗 摄

  ②快递公司货车司机陈国准备出车送货。忙过这阵,他就回老家与亲人团聚了。韩雪洁 摄

  ③川妹子李晓艳的家人给晓艳邮来家乡辣酱、腊肉、丑橘等有着家乡味道的年货。再过几天,她就飞回老家,与家人团圆了。史琳禾 摄

  ④成都人刘志华到长春已经十三年了,每年临近过年,他都会默默开启倒计时,倍加想念家人。 史琳禾 摄

  回家过年,是多少离乡人的期盼,归家的脚步幸福而急切,回家的心温暖而充实。在这汹涌的人潮中,每个人都带着一段属于自己的印记。连日来,记者走近归乡大军,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回家的幸福。

  搓澡女工:满满弥漫着的是思念

  搓澡15元、拔罐20元、刮痧20元……长春市南关区大马路上的一家普通浴池的女更衣室里,挂着金色的价格牌,上面列举了一长串的服务项目。顾客一声招呼,搓澡工李秀林马上进去为她们服务。无论是搓澡、拔罐、推拿,还是姜疗、奶浴、美容,李秀林都拿得出手,因为手艺好,经常有老顾客排着队等她服务。

  “我入行已经6年,每天都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也说不清服务过多少人了。”今年42岁的李秀林老家在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的农村,为了全家人的生计,29岁的时候,李秀林把三个孩子留给老家的父母照顾,和丈夫一起出来打工。这些年夫妻俩换过不少工作,最后他们选择了做搓澡工。“搓澡工作稳定,我们夫妻俩在一家浴池干活,老板还不拖欠工资,除了一年365天都要泡在澡堂里出不去,其实这是份挺不错的工作。”

  李秀林说,自从2010年做搓澡工开始,她和丈夫就很少回老家。“主要是因为路费贵,我们想省下来钱寄回去。而且节假日干活老板都给发加班费。年前年后的一个月里,来搓澡的人很多,几乎能挣到平时的四五倍,我们也想趁这几天多挣点钱,所以前几年过年我们都没回去。”夫妻俩很想孩子,智能手机流行之后,夫妻俩就办了个手机套餐,天天晚上往家里打电话,跟父母孩子聊几句微信。她手机里的短信、微信聊天记录天天都要翻一遍,每次看到大女儿发的家里人的照片都想哭。“今年我家老大准备出来打工了,老二、老三都在上学,元旦的时候他们打电话说想要我们回去过年,父母也想我们回去,所以我俩决定今年一定要回家过年。”李秀林说,他们俩这些天天天盯着手机刷12306铁路售票软件,虽然没抢到小年那天的车票,但总算抢到了两张17号到成都的硬座票。“我们到成都之后再坐车去资阳,然后再倒一趟车才能到家。这次买票有点晚了,没买到卧铺,但是只要能走,就算早几天,就算是要坐40多个小时硬座,我们也要走。”李秀林想到马上就能回家了,脸上全是笑容。

  拾荒夫妻:亲情是最好的陪伴

  在长春收废品已经10年的老张,过完元旦就开始筹划着回江苏老家的事儿。猴年没等到过完正月十五,老张就返回长春了,每天忙忙碌碌,转眼又是一年。

  老张名叫张海泉,可提张海泉没人知道,提起“破烂张”,附近几个小区好几十个楼栋的居民都知道。老张现在可以算是“长春人”了,10多年前来长春市时,还是“打游击”式的收废品,现在他与老伴在南关区夏威夷小区租了一个小平房,每月300元。他还在小房旁围出个小院,安置他收来的“宝贝”和他2016年购置的小电动车。附近东方花园、夏威夷花园、东电小区等都是他的“收购点”,老张的手机号也“进驻”了很多居民的手机,每天开着小电动车穿梭在高楼之间,尤其是双休日,只要手机一响,没几分钟老张就到了。

  老张的好人缘得益于他的热心肠和勤劳善良。除了收废品,哪家需要帮忙拉点重物,哪家需要退两箱啤酒瓶子,他都是义务帮忙。有人家清理车库堆放的杂物,又脏又乱,老张都是主动揽下来。

  记者走进老张的家,极简。一间屋,一张床,一个柜,电饭锅等炊具摆放在一侧。老张对记者说:“这些家当都是二手的,有收来的,还有的是居民送的,都挺好用的。”对老张来说,现在的生活很美好,老伴3年前来长春陪他,一边照顾他的生活,一边与他一起收废品。2016年,老伴还把2岁的小孙女带来了,增添了不少乐趣。

  辛辛苦苦又一年,这一年是老张银行卡最丰厚的一年。早早他就盘算着买两张卧铺票回老家过年,去了几次铁路售票点都没买到票,急得他团团转。恰巧一次到一对年轻人家收废品,小伙子得知后,当即用手机在网上给他买了两张卧铺票,半夜到盐城市,儿子去接他俩。

  一向节俭的老张两口子回家可不“节俭”,大包小裹准备的可齐全了:东北特产、小孙女的各种玩具,给老人的保健品,还有那张怀揣的银行卡。

  大四学生:请社会接纳我的热诚

  于洋是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17届本科毕业生,还有半年的时间就要离开学校了,他很舍不得学校的生活。于洋对记者说,2016年11月他们离开了学校奔赴各自的实习岗位,有的同学选择了考研,有的同学选择了考公务员,也有同学选择了国企,而他选择了从基础做起。学习市场营销专业的他北京一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做经纪人,从事房地产销售。

  大学4年里,于洋一直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类志愿服务,他说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所以即使离开学校也会继续做下去。“回顾2016年的点点滴滴,自己在志愿服务的路上不断收获感动和幸福。2017年是学校星光志愿者协会成立的第三个年头了,几年的时间里,协会从无到有,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成员已经达到200余人。在2016年,我们大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走近留守儿童、开展环境保护等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2017年我毕业了,离开大学校园,离开学校星光志愿者协会,心里恋恋不舍。希望新的一年里,星光志愿者协会的学弟学妹们能够继续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将志愿服务越做越好,为社会贡献一份属于志愿者的力量。”2016年12月24日,于洋庄重地作出了一生中的一个重大决定:成为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第81139位志愿登记者。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是无私的善举,给社会送来一抹温暖的阳光,为他人传递着生命永续的大爱。

  不过,最让他惦记的还是他的家人。大学4年的时间,由于各种原因他很少回家,总是不能好好地陪爸爸妈妈。春节来临之际,于洋一个最近、最现实的愿望就是自己今年能够早点回家过年,陪家人一起过春节。

  企业白领:爸妈想要的就是团圆

  周鑫厚是个念家的人,从上大学,到工作、结婚、生子,每年的春节,周鑫厚都会尽可能早地往家赶。“我喜欢回家的感觉。你坐在车里,往家的方向走,兜里的电话不停地响,电话那头,不停地问你,‘走到哪儿了?啥时候到家?’那是一种被人想着、盼着的幸福。”周鑫厚笑着说,以前不太懂,有时候还嫌父母烦,现在自己有了孩子,也为人父母了,才渐渐懂得那份等待的心情。

  周鑫厚在长春一家通讯公司上班,临近年关这几天,他更忙了。他说,现在抓紧时间把手头的工作处理好,春节期间能好好地陪家人过个年。“春节就7天假期,太短,刺溜一下就过完了。”周鑫厚感叹。周鑫厚的老家在舒兰,距离长春并不远,但因为工作的关系,他平时回家的次数也并不多。大多是父母想念儿子、孙女了,便会来长春看看,停留个一两天,便又匆匆回去了。“其实,即使父母来了,因为工作忙,大家交流的也不多。”周鑫厚觉得,春节是个好机会,大家都放下手里的事儿,一家人围在一起,聊聊天、吃个饭,比什么都好。

  谈起过年的安排,周鑫厚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多往父母跟前凑一凑,陪他们聊聊天,说说话。“自己长大了,父母却都变老了,该是我为他们撑伞的时候了。”今年,周鑫厚准备开车回家,带着媳妇和女儿,一起去给两边的老人拜年。“一放假就走,啥也不用准备,爸妈最想要的,应该就是我们早一点到家。”周鑫厚说。

  营销人员:返乡是生活中的规律

  1月15日已是农历腊月十八,在中东瑞家的一家专营锁具的五金店里,负责人刘志华边张罗着生意,边不停的翻看着手机。“每年都是这样,腊月二十我就坐飞机往成都返,然后还有三个多小时的车程就能到家啦”。刘志华神态平和地介绍着自己已走了13年的返乡之路。

  13年前,厂里在长春设置办事处,刘志华从成都被派到了长春,这么多年的经营下来,生意顺风顺水,还有就是他自身不断地融合南北差异。“这个时候家里那边要比长春遭罪多了,外面多冷屋子里就多冷,没有东北的暖气舒服。但是一想到回家心里还是莫名地激动,记得刚来的那几年,接近过年的时候,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在心中默默地倒计时,这些年心态平和多了,有时候觉得回家过年像是生活中的一种规律。”刘志华说,“回家的路上,尤其是刚刚落地到成都的时候,家乡空气的味道都让人开心,回家的路上,最惦念家中的亲人,即便平时常常有电话沟通。”刘志华一边拿着手机看日历,一边数着一旁的查干湖的胖头鱼等东北年货。“到了家,过年的事宜都是家里老人操办,菜系当然是川菜,其它活动就是走走亲戚,休息休息。返程的票还没订,要确定家里没什么事儿,才能安心回来,可也晚不过正月十五。”

  快递小哥:回家是件最幸福的事

  “现在还能发东三省内的包裹,再坚持几天,等到小年我就能回家过年了!”张金峰说道,“作为一名快递员,我一年365天中唯一能休息的日子也就是过年这几天了。”

  张金峰是长春市高新区一名快递员,今年30岁,老家在农安,虽然路程不远,但他一年到头回家的次数却是少之又少。前一阵张金峰刚刚结婚,可他并没有出去旅游度蜜月,而是选择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我们的工资都是和收送件的数量挂钩的,我这刚刚结婚,有很多需要用钱的地方,所以一狠心一咬牙,我还是回来上班了。”张金峰说。

  眼瞅着快过年了,快递公司下了通知,由于春节、高速雾霾等原因,除了东三省外,其它地区已经停发快递,这让张金峰的工作量减轻了不少,他也陆续给手下的快递员都放了假,让他们早点回家和家人团聚。为了让兄弟们能过个好年,也感谢大家这一年来的辛勤付出,在放假前一天,他带着大家出去聚餐,席间他端起酒杯,说了一些感谢的话,随后从包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红包,发给每个人。张金峰说:“红包不厚,给父母、老婆、孩子买点东西,好歹一整年了,不能空着手回去。”他的这一举动,让大家红了眼圈。

  安排好了兄弟们,张金峰自己也要筹备过年的相关事宜。作为长子,又刚刚成家,所以这个春节对他来说意义不同。“以前没成家的时候总好像还没长大似的,回家里就是吃爸妈做的好吃的,也没想着要为父母做点什么。”张金峰说,“但是今年不一样,都说‘三十而立’,我虽不是衣锦还乡,也得尽可能地孝敬父母,照顾家人。”

  由于回家的日子晚,张金峰人虽未归,年货却先到了家。除此之外,他还给父母置办了个大件——一台50英寸的大电视,“过年的时候给他们带回去!”

  张金峰心里清楚,父母在意的不是他挣多少钱拿回多少东西,而是盼着他能回去多陪陪他们。离彻底放假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他已经归心似箭,“我现在就想吃我妈包的酸菜馅饺子,再跟我爸喝两杯,念叨念叨这一年的大事小事,然后再带着二老的牵挂和祝福开启新一年。”

  打工农民:开着新车回家相亲

  农民工老鲁最近开心事不少。他告诉记者,今年过年,他不用再排长队买火车票回老家过年了。这不,他一边说着,一边用钥匙启动了新买的丰田威驰。“老鲁”并不老,其实才40出头,由于肤色黑红,不善打理,再加上天天站在外面“蹲活儿”,日头下寒风里,久而久之,脸上布满了沧桑,于是,工友们给他起了“老鲁”这个昵称。说起爱车,老鲁笑得憨厚朴实,“这辆车可是我用汗水换来的!”老鲁是地地道道的力工,来长春干活有十几年了,他告诉记者,他买车的钱都是扛着水泥、沙子一层楼、一层楼攒出来的。“沙子一袋一层楼8毛钱;大理石和瓷砖每层楼大箱2元,小箱1元;红砖20块一组,一组一层楼和一袋沙子一样价,都是8毛……夏天扛活儿时,豆大的汗珠从脸上啪嗒啪嗒往地上落,冬天在外头等活儿时冻得直跺脚,即便这个活儿又脏又累很辛苦,但对于我来说,就是吃些苦,出大力,只要钱不少赚就行。”老鲁告诉记者,来长春干活这些年,他就顾着攒钱了,也没时间、没机会找个媳妇。2016年“十一”时,家里爹妈帮他相了个对象,俩人在微信里聊得不错,所以几天前他一狠心,到4S店买了辆小轿车,体体面面回山东老家过年,看父母、相“媳妇”!

  新婚夫妻:离别在车站分头过大年

  张宇航和小计是一对新婚夫妇,两个人都是在长春打工的外乡人。1月14日下午4点,在长春站里,张宇航陪媳妇小计在候车大厅等待回乡的列车。小计面色不悦,低头摆弄着手机,一声不吱。张宇航一边不停地嘱咐小计自己坐车注意安全,一边检查车票、身份证等物件。记者见状,主动拉话,才知道小计是因为丈夫不能一同回家过年在闹情绪。“我俩结婚两年,2016年我和媳妇回我的老家四川攀枝花过年,2017年本来讲好跟媳妇回她家乡宁波过年,岳父岳母知道了也非常高兴,准备了很多年货等着我们回家。结果几天前,我家那边来电话说我表弟正月初六结婚,让我们一起回去过年连参加婚礼。小计看计划有变不开心,执意要回家,我和表弟情谊很深,又不得不回去参加他的婚礼,所以无奈之下,只好退票,换了1月17号的车票……”张宇航话音未落,发往宁波的列车开始检票,小计和张宇航拎着行李走进了等待检票的队伍。在检票口,即将分别的二人都红了眼睛,小计数次向张宇航挥手后,转身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饭店老板:站着回家也开心

  来自重庆的李俊舒和哥嫂早在2013年就来到长春市,开了一家“正宗重庆烤鱼”店。店面不大,但口味正宗,回头客多,生意红火。5年来,虽然他和哥嫂没回过一次老家,但辛勤的付出换来了盆满钵满的收获。今年春节,李俊舒和哥嫂准备一起回重庆老家过年。心意一定,李俊舒就开始守在网上订票。“我老家在重庆市江津区,回家的路要经过火车、汽车和轮渡。以前经常听说春运回家‘一票难求’,没想到今年亲身体会,这票还真是不好买,经过三天三夜的‘守株待兔’,终于订到了3张站票。”虽然只买到站票,但李俊舒还是兴奋了好久。在他看来,只要能回家跟父母家人一起过年,就是站46个小时也开心。李俊舒还告诉记者,听家人说,如今家乡的变化也很大,迈入小康生活的人多了,人们更懂得生活,也更会生活了。他准备把挣的钱给父母投资,在美丽的家乡开个农家乐。

  回家,路远,情长……路的这边是归乡人满溢的思乡情,路的那边是盼归人的望眼欲穿。一年又一年,就在这份互相的惦念、互相的牵挂中,我们从春走到了冬。情热心暖,更是这份美好陪伴着我们人生的每一一天天…………

责任编辑: 徐慧